瀏覽次數:422by:台灣東方
半個世紀的「東方」,可說是台灣出版界的先驅。有關「東方」的故事,得從台灣光復後開始談起
34年10月,光復不久的台灣,到處還瀰漫著煙硝味;時任台北市長的游彌堅先生,深感於要填補台灣經過日據時代造成的文化斷層,應該從推行國語文教育開始。於是游先生邀集當時台灣文化界知名人士林獻堂、林呈祿、羅萬車、陳逢源、黃得時、黃朝琴、阮朝目、林柏壽、陳?川、戴炎輝、廖文毅、鄭水源、柯石吟等人,集資籌辦「東方出版社」,並公推林呈祿先生擔任社長,將出版目標定位於兒童教育的基礎紮根工作。
經過一番研究,選中了位在重慶南路、衡陽路口,日據時代的「新高堂書店」原址,開辦了「東方出版社」,時間民國34年12月10日。
「新高堂」是棟三層樓紅磚建築,雖然和相距不遠的總統府一樣有純樸厚實的結構(二者皆出自同一位設計師,也在同一天落成),卻逃不過戰火的洗禮,當陽光從三樓被炸穿的破屋頂灑下,照在滿地碎玻璃上時,大家心裡很清楚;開書店和推動中華文化的工作一樣,一切從頭開始!
於是大夥捲起袖子,埋頭苦幹,好不容易才整理出一個像樣的門面,但是能夠賣的「書」在哪裡?在那個時節因戰火破壞尚未回復,出版品少的可憐。沒有書可以賣,哪能叫「書局」呢?於是大家只好四處奔波,從地攤上大量買回日本人撤退時拍賣的日本書籍,一部份當作編輯參考書,其他的就成為東方出版社門市部展售的第一批圖書了。
由於游先生曾有過一段教學生涯的經驗,他體認到要做好教育工作,一定要從兒童教育開始,所以,東方出版社創立以後,就決定了「以出版兒童讀物為主力」台北市重慶南路一段121號 出版社
#出版社#東方#建築#台北#文化#教學#出版#兒童#日本#設計#玻璃#結構